

非物質文化遺產 德山酒古法釀造技藝
- 分類:文化遺產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11-21 10:34
- 訪問量:
【概要描述】“德山酒古法釀造技藝”起源于距今7000—9000年的澧縣城頭山。幾千年滄海桑田,城頭山人所創造的釀酒技藝從富饒的澧水流域經浩瀚的洞庭湖輾轉流傳到沅水流域,并在桃源縣落地生根,發揚光大,形成為自北魏至宋代史不絕書的武陵桃源酒法。唐代,沅水流域的漢壽毛家灘李氏釀酒作坊采用“古法釀造、量質接酒、分級裝壇、多年儲存”的方式釀酒,所產“鏡面酒”、“堆花酒”在宋代曾被欽定為貢酒。后來李氏釀酒技藝流傳到位于常
非物質文化遺產 德山酒古法釀造技藝
【概要描述】“德山酒古法釀造技藝”起源于距今7000—9000年的澧縣城頭山。幾千年滄海桑田,城頭山人所創造的釀酒技藝從富饒的澧水流域經浩瀚的洞庭湖輾轉流傳到沅水流域,并在桃源縣落地生根,發揚光大,形成為自北魏至宋代史不絕書的武陵桃源酒法。唐代,沅水流域的漢壽毛家灘李氏釀酒作坊采用“古法釀造、量質接酒、分級裝壇、多年儲存”的方式釀酒,所產“鏡面酒”、“堆花酒”在宋代曾被欽定為貢酒。后來李氏釀酒技藝流傳到位于常
- 分類:文化遺產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11-21 10:34
- 訪問量:
“德山酒古法釀造技藝”起源于距今7000—9000年的澧縣城頭山。幾千年滄海桑田,城頭山人所創造的釀酒技藝從富饒的澧水流域經浩瀚的洞庭湖輾轉流傳到沅水流域,并在桃源縣落地生根,發揚光大,形成為自北魏至宋代史不絕書的武陵桃源酒法。唐代,沅水流域的漢壽毛家灘李氏釀酒作坊采用“古法釀造、量質接酒、分級裝壇、多年儲存”的方式釀酒,所產“鏡面酒”、“堆花酒”在宋代曾被欽定為貢酒。后來李氏釀酒技藝流傳到位于常德城東門外水府廟的馬萬隆糟坊,從清朝到民國,經過五代相傳與發展,成為常德正宗古法釀酒技藝之集大成者。1952年以馬萬隆糟坊為基礎成立的德山酒廠采用該項技藝釀造濃香型白酒“德山大曲”獲得成功,自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優質酒后,“德山大曲”聲譽日隆,被譽為“瀟湘第一濃香酒”。此后,德山酒廠執著于該項技藝的挖掘、整理、改進和人才培養工作,不斷引進國內著名大學釀造專業畢業生加入傳承人隊伍,其中的佼佼者如鮑沛生、張國錦等還成長為中國著名釀酒專家、國家白酒評委,在中國白酒界享有盛譽。2012年,德山酒古法釀造技藝被列入常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